当前位置:恋上文学网>历史军事>锦衣辅国>第284章 边墙11

第284章 边墙11 (1 / 5)

无法决断,就表示各种扯皮。

首先是朝廷同不同意张楷的这个提议,这是重点,也是根本。此事当然要看朱祁镇的最终意见,但在此之前,先要经过兵部。若是连兵部这道坎儿都过不去,也就更不必说以后了。

若是兵部同意了,自然会呈给朱祁镇,然后朱祁镇会着急内阁商议,此时,内阁的意见就非常重要了,此时的内阁除了李贤之外,其余几人资历尚浅,在内阁中基本没什么话语权,朱祁镇找人商议朝政,一般都找李贤、石亨等人。

李贤代表了朝臣的意见,而石亨嘛,他和袁彬、曹吉祥代表的是朱祁镇的“自己人”,袁彬精明,从来不在政事上发表意见,也就是朱祁镇逼得急了,他才会说几句,但基本上也是泛泛而谈,老好人一个。

曹吉祥是秉笔太监,而秉笔太监一贯被称为“内相”。由于皇帝亲自批阅的奏疏越来越少,大多交给内阁与司礼监处理,内阁、司礼监权力逐渐膨胀。

而以六部尚书、阁臣为代表的高级官员自太宗朝开始更多使用密疏直达御前,这使得皇帝更加懒于批阅言辞空洞的常规奏章,再加上厂卫等特有的特务机构为皇帝提供了大量的私人奏报,常规奏章的处理几乎都送不到皇帝那里,虽然不至于闭目塞听,但对于民生、民事的了解,还是有诸多缺乏的。

扯远了,扯回来。这次张楷上奏本,提议设置三边总制一员,对于朝廷而言,这是一块大蛋糕,但,仅仅是“知兵事”一条,就把几乎所有的文官拒之门外了,朝中的文官中,又一个算一个,有几个真正知兵的?

战事可不能儿戏,关乎将士的生命,一个应对不当,就会导致无辜将士的丧命,所以,“知兵事”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。

当然,现在说这些还早,先得看兵部的意见,兵部同意了,才能进行下一步。

所以说,兵部是道坎儿,张楷估计,兵部一般不会同意的,三边总制牵扯的事情有点大,全名应该叫做“总制陕西三边军务”,军权、民权并重,一旦成功设置,节制河西巡抚、河东巡抚、延绥巡抚、陕西巡抚以及甘、宁、延绥、固原(即陕西总兵)的四总兵。

威权不可谓不重!也就朝中的六部堂官,估计才能压服这些人,换了个稍弱一点的去,怕是都难以成事。虽然张楷奏章中提了武官一嘴,但武臣任此职,想都不用想,文官肯定会炸锅的。

只能从文官中选人,那真是极难找到合适的人,正如前文所讲,此时的文官,有几个知兵的?

一旦真的要设立三边总制的话,方方面面也都需要顾及到,否则衙门设定了,运行了一段时间后,发现主事人根本压不住,届时乱作一团,算谁的?

再怎么慎重,都不为过。

张楷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一块“骨头”来,一来是未雨绸缪,三边总制终究还是有设置的必要的,此时不过是时机还未曾成熟罢了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