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恋上文学网>历史军事>锦衣辅国>第240章 盐课2

第240章 盐课2 (1 / 5)

不自知,无法认知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匹配上你要做的事情,能力不足,再努力也事倍功半,这是其一。不自知,认为所有人对你好都是应该的,你就是世界的中心,这样最终会活成一个孤家寡人。

张璟不是这样的人,所以对于水静居士,张璟由衷感激。

转眼间已是四月中,徐瑄离开后,新任巡抚张楷依旧未曾上任。对此张璟自然是举双手欢迎,不来更好,没人掣肘,他可以更加顺利的发号施令。

在张楷来到延绥之前,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打算,毕竟他是徐有贞推荐的人选,更是被景泰皇帝贬官的人,天然的就与张璟站在对立面。

而文武之争更是加深了双方的这层对立关系。

宋朝汲取了五代十国时武人乱国的教训,对武臣的地方从未停止过,“杯酒释兵权”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,当然,还有令人扼腕叹息的“风波亭惨案”。

自宋以来,形成了长期的、延续性极强的士大夫政治,直至本朝,仍是如此,让士大夫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。提起武臣,便是“武夫”、“军头”、“丘八”等贬义极为明显的称呼。

有个故事,关于大奸臣贾似道的,他以退为进的辞官后,宋度宗再次启用他,授予他镇东军节度使的职位,不想这位却火冒三丈,“节度使乃粗人之致尔。”可见,在文臣的眼中,武臣是多么的不堪,文武之间的鄙视链,又是多么深重。

对于士大夫们而言,军事是需要的,但必须在他们的掌控之下,否则,便是风波亭惨案这等龌龊事儿。

而且,事情往往会矫枉过正,武臣被严厉打压,致使政治态势失衡,须知,政治的稳定状态是表现在各种力量的平衡上的,文武之间的平衡,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。

比如前宋,在政策上对文武关系协调失当,致使文武关系极不平衡,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,这样的态势,国家瘸着一条腿,又如何能够平稳?

此时国朝也开始走向了前宋的老路,文臣们开始在文武之争中占据上风,即便是边镇这等抵御鞑贼的前线,也是重重掣肘,巡抚、镇守中官,给武臣的脖子上套上了层层枷锁。

乾清宫,朱祁镇歪在椅子上,身前的桌子上乱七八糟的摆满了奏折。

“如此说来,那张璟的战功是实打实的?”朱祁镇在乾清宫中,桌前逯杲垂首而立,袁彬陪侍在侧。

“回陛下,正是。”逯杲毫不含糊,别说张璟于他有知遇之恩,便是冲张璟敢于深入河套,驱逐鞑贼,战而胜之,就足以令他们这些武臣钦佩的了。

“张都督亲率士卒,巡查边境,过河套时发现贼踪,于是率孤军深入河套。”逯杲作为张璟的亲信,虽然是面对不待见自家恩主的皇帝,也是不卑不亢,既不矫饰,又不刻意贬损,先是向朱祁镇介绍了一番此战的背景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